1. 首页
  2.   
  3. > 个股
  4.   
  5. > 个股导读

港股中芯国际为什么缩股

缩小股本,每股净资产可以提高

缩股是股本分割的一种。缩股是指为了实现股份的全流通,根据历史成本原则,按流通股发行价与非流通股折股价的比例关系,将现有的非流通股进行合并后,使非流通股合并后的每股估值与流通股的价格基本一致,然后在二级市场上减持。

中芯国际股价为什么这么低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中芯国际回归a股对港股的影响

中芯之所以在港股没有更高的估值,一是,因为港股本身流动性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中芯在技术及供应链上的话语权不够强。比如上游的设备供应和晶圆等材料供应。

头部厂商台积电估值30倍,当然中芯跟头部公司的技术、产能和供应链话语权都有一定的差距,估值稍微低一些也是正常的。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讲,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个别因素和一般因素。

个别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所处行业地位、收益、资产价值、收益变动、分红变化、增资、减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供求关系、股东构成变化、主力机构(如基金公司、券商参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来三年业绩预测、市盈率、合并与收购等等。一般因素分:市场外因素和市场内因素。

市场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形势;社会大事件;突发性大事件;宏观经济景气动向以及国际的经济景气动向;金融、财政政策;汇率、物价以及预期“消息”甚或是无中生有的“消息”等等。市场内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机构法人、个人投资者的动向;券商、外国投资者的动向;证券行政权的行使;股价政策;税金等等。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个别因素而言,通过该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大抵可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该股以及获利预期。

对于缺乏一般财务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有几个数据有必要了解,它们是: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来三年的预测、历年的分红和增资扩股情况、大股东情况等等。这些是选股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一般因素而言,除对个股股价变动有影响,主要可以用作对市场方向的判断,而且市场对场外的一般因素的反应更为积极和敏感,这是因为场外的任何因素要么利好市场,要么利空市场,这就意味着股价的涨跌除上市公司本身因素外,空头市场还是多头市场的判断来自于影响整个市场的诸多因素。

市场外的任何以消息形式的传闻不论是否被正式确认都会被市场特别是场内主力机构所利用,造成市场股价的大幅波动,这在国外极其成熟的市场都是难以避免的,更何况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股市。

以数据(如经济运行数据)为事实依据的消息均由官方口径予以发布,市场通常会提前作出预测,也就是先有了心理准备,一般不会造成股价的突然涨跌。而几乎充斥市场的花样繁多的频发的各种消息,往往是有心人(比如多空双方的其中一方)借以“挤压”对方的利器,目的是在股价产生大波动时获取较大的投资获益。

概括地说,市场的稳定与否跟场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约机制是否健全有密切关系。从宏观的角度讲,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断当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内市场方向的依据,而且,无论中外的股市,总是走着螺旋式攀升轨迹向前发展,以波浪形态来讲,尽管浪型由诸多起伏组成,但将周期拉长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时便不难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与之对应的是所谓“谷底”也将随之抬高,投资者可以看看沪市自开市以来K线图便看一目了然,或者看看周边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等等。

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投资者投资股市即便尚不精熟于各种投资获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对股市以及影响股价的诸多因素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慢慢学会综合所有已知的知识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

中芯国际美国、香港同时上市,但股价差别很大,是否是同股不同权呢?

芯片巨头回归A股,港股股价迎来大涨。

中芯国际首发上市申请通过无疑是利好消息。中芯国际H股大涨,盘中涨幅超过7%,股价创下了16年以来的新高。中芯国际的市值也超过了1450亿港元,截至目前为止,股价已经上涨了超过60%,市值也增加了600多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4月份,由张汝京创办。截至目前为止,中芯国际是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领先的晶圆代工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20年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排行榜里面,中芯共计位居第五名,市场份额接近5%,高达45%,排在台积电、三星、格芯、联电之后。

是。

同股不同权又称双层股权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同股不同权为AB股结构,B类股一般由管理层持有,而管理层普遍为始创股东及其团队,A类股一般为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因此甘愿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筹码。

由于市场造成的,港股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买卖,而且八成投资者为机构,很理性,A股散户多,制度不完善,执法不严,导致投机气氛重,所以同股不同价,同股同权的权是指权力,一样的知情权,一样的分红权,一样的投票权等,这要靠完善制度,严格依法束达到。

扩展资料:

双层股权结构在美国很普遍,可以使公司创始人及其他大股东在公司上市后仍能保留足够的表决权来控制公司。

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在港交所官网披露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总结中表示,港交所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IPO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新上市规则将于4月30日生效,正式接纳相关上市申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层股权结构

以上就是关于港股中芯国际为什么缩股全部的内容,包括:港股中芯国际为什么缩股、为什么港股和A股估值差距这么大、中芯国际股价为什么这么低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港股中芯国际为什么缩股由网友发布在比玩财富网,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也可查看其他相关内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unbala.cn/v/37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