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3. > 理财
  4.   
  5. > 理财导读

股市蒸发的钱去哪儿了?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股票卖出去的钱去哪了?亏的钱去哪了

;     在炒股的时候,是有风险的,有的投资者会赚钱,有的投资者也会亏损钱,那么股市跌了的钱去哪儿了?股市大跌钱都被谁赚走了?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当股市跌了以后,一般钱是被提前止盈的投资者转走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某个投资者在股价上涨到15元的时候有人买进,然后股市出现继续下降的情况,在14元的时候也会有人买进,一直跌到10元的时候,有的投资者就可以不太看好,就会选择割肉了。

      那么亏损的投资者就是在15元后买进的人,亏损的最多的投资者就是15元的时候买进,在10元的时候个人的投资者,而赚钱的人是提前在15元前卖出的人。

      最后这些钱一般都是被公司大股东、一部分机构、游资和散户投资者赚钱。

      以公司大股东为例: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般都是比较了解自己股票的实际估值,当发现股票价格出现异常的时候,大股东很可能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手中股票,另外公司大股东的持仓成本都非常低,比如说:股票只有1~2元的价格,他们会在二级市场上几十元钱的抛售,由散户们接盘,如果股东减持,那么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买入后,就可能亏损,赚钱的就是公司股东。

      以机构投资者为例: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一般都是会比较多的,对股票的了解也是比较的多,当赚钱后就会抛售股票,而后买入的投资者就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

股票跌了钱去哪了

股票跌了如果您不卖,仅是市值的蒸发,是账面的浮亏,并不是真正的亏损;一旦您进行了交易,就是真正的亏损。而亏损主要被几类人赚去了:市场的融资者、高管的减持套现、持续获利的机构以及真正赚钱的散户。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何任何建议;

2、股票投资是随市场变化波动的,涨或跌都有可能。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2-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

如果股市大幅下跌的话,那股民损失的钱都去哪了

一、如果股票下跌了你有买出股票,大部分钱被“让你上家股东拿走了”。

二、如果股票下跌了你没有买出股票,一直持有钱被“蒸发了”。

账户上的股票市值不是真正属于你的钱。只要你持有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市值只是一个会波动的数字,但它不属于你,只有你卖出股票,换成现金,才是属于你的。所以,当股票价格下跌的过程,就是数字在流通中由大变小的过程。

举个例子,把一只个股比喻成一个苹果,A以2块钱把苹果卖给B,之后由于大量苹果上市,供给增多,苹果价格出现下跌,B担心苹果价格会继续下跌,赶紧把手中的苹果以15块钱卖给C,最后,B就亏损了5毛钱,这5毛钱就在转手的过程中消失了,并不是被谁拿走了。

当然,股市里面更加复杂,因为直接面对的是赤裸裸的金钱,人性的很多弱点都会被加倍放大,因此,有庄家会想尽办法压低股价,使得吸纳的成本更加低,未来拉升的空间才会更大。

股市如人生,炒股即 做人,贪婪、恐惧、多疑、浮躁,人性的弱点都在股市中暴露无遗,可以说炒股的过程就是锻炼人性的过程,当你的性格变的勇敢、冷静、专注、不悔时,你就达到 了成功的顶峰。

清人王国维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分别用古人的三句诗词来形容,我看放在股市再合适不过了。长期以来,这三种境界为许多文人学士所津津乐道, 成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这其中不但包含着有益的治学之道,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买的基金股票大跌,钱都去哪里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股市暴跌,市值缩水,那些钱去哪了

当股市大跌时,买股票的投资者的钱主要流向以下几个地方:

1、大股东减持。

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实际估值,当他发现股价涨得有点离谱了,市场出现亢奋情况,大股东很可能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手中股票。大股东持股的成本很低,他们在二级市场上几十元钱的抛售,由散户们接盘。随后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就是大股东减持筹码,兑换成现金的钱。

2、投资者或大户

在股市低位提前布局,现在股市涨到顶部区域,他们觉得后市上升空间已经不大,风险却在悄悄来临,他们就要及时兑现账面上的浮盈,在兑现浮盈之前不能算是赚钱,而是把筹码抛给下家之后,这类先知先觉的投资者算是落袋为安。而股市的市值蒸发,主要也是被这部分群体带走的。

3、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不断进行逼空式上涨,把自己手中的券商股、大金融股、白酒股、科技股等都拉至高位,而散户投资者悉数进入接盘,机构投资者就可以高价出货,降低仓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讲,A股若是下跌,市值都被主力机构高位出货后变成现钞,放入囊中的钱。

扩展资料:

股市的市值增加原理

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后,社会各路资金都纷纷入市炒股,还有外资QFII、RQFII等对冲基金入市,大量外围资金入市买股票,从而把股票的价格给推高了,当股票价格被推高后,再乘以总股本,就是个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总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数量乘以当前的股票价格得出来的数据。

而当股价或股市将要下跌之时,往往是散户进场,机构投资者离场。于是,散户们把资金投进股市买股票,但同时,必然会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买给,就把钱给提走了。

散户投进去的钱当然不会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带离了股市,而散户进场后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户手中的股票的价值也就这样缩水了。

股票大跌亏的钱都去哪里了

退出资金又回流股市。

市场价值只是一种概念上的“价值”,因为股票市场永远不会交易在总的市场价值中;它不创造市场价值,只参与市场价值假设,即只发现市场价值。

它是社会资金总额的一部分,不参与社会资金总额的增减。社会资本总额是一个常数,不变的。也就是说,股市市值的变动不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变动,而是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变动,这不是股市市值的假设活动。

在退出基金并返回股市的情况下,那些已实现的亏损只会改变基金的所有者,而财富本身仍然存在,一些财富将再次成为市场价值假设活动的资本。

扩展资料:

股票市场流通模式:

股票流通市场包含了股票流通的一切活动。股票流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股票发行者创造了有利的筹资环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计划和市场变动情况,随时买卖股票。由于解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它们可以放心地参加股票发行市场的认购活动,有利于公司筹措长期资金、股票流通的顺畅也为股票发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股票流通市场的活动,可以使长期投资短期化,在股票和现金之间随时转换。

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股票流通市场上的价格是反映经济动向的晴雨表,它能灵敏地反映出资金供求状况、市场供求,行业前景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是进行预测和分析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来说,股权的转移和股票行市的涨落是其经营状况的指示器。

还能为企业及时提供大量信息,有助于它们的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市场

被市场消化了。

投资者在炒股时出现的亏损的资金,会被市场所消化。市场消化主要是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影响,例如:当一只股票价格在高位区间,但这个股票价格大部分投资者都不认可,纷纷卖出该股,就导致股票价格出现了下跌。股票的市值就会蒸发,就相当于被市场消化掉了被高估的股票市值。因此,在高位买入的投资者就出现了亏损。

其实,在股票市场中,不存在“谁赚了谁的钱“或者“谁亏给了谁“。就相当于普通人在超市买超市里的白菜,买的时候1块钱一棵,过几天涨价到2块,这个人把这个白菜以2块钱一颗卖出。这个人是通过这个市场认可赚到的钱,而不是赚的某一个人的钱。如果,市场不认可这个卖出价格。那么,这个人也卖不出去。因此,投资者的赚钱或者亏钱主要是取决于市场的变化。

相关知识补充:

一、股票涨跌,是指股票价格的涨跌,而股票的价格与股票买卖、公司业绩有一定的关系。

1股票的买卖。

如果市场上的某支股票被普遍看好,那么,想把它买进来的人自然会增多,而愿意卖出的人则相对较少——卖出的人报的售价就会比较高,以满足自己获利的目的;买进的人看到价位比较高,就会考虑买入是否合算,如果觉得合算,就可以报一个比上一次成交价更高的价位,达成一次新的成交价,这样价格就逐步抬上去了。反之,价格就逐步被压下来。

2公司业绩。

股票的价格和公司业绩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紧密相关。一般而言,公司效益好,带来的回报高,公司的偿还能力就高,风险就相对小,就会得到很多资金雄厚的机构的青睐,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

二、股市暴跌之后,普通散户该怎么办

1手中股票已经跌到成本区。

建议:此种情况下,谨慎的投资者应该选择离场;比较激进的投资者也要设置止损价,可观察一两天后再作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盲目杀跌,也不要对自己买的股票有情绪,在这个时刻,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

2手中股票已经出现亏损。

建议:不是说出现了亏损就要抛掉,这时也需分类对待,投资者可查看相关资料,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

如果手中股票属于基金重仓股,那么就不要盲目斩仓,甚至在大盘快速暴跌的情况下,可分批补仓,摊低成本,和基金死磕到底(如遇熊市下跌过程中或股灾的时候,不适合用这条建议)。

如果手中股票主力主要是由个别大户操纵的,这样的股票在市场持续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坚决出局,保住现金争取更大的主动性。因为这种股票的主力在大盘真正暴跌时一般不会护盘。

如果股票的成交量比较清淡,没有明显主力介入的迹象,那么一定要设立止损价位,这种股票的性质主要以跟风为主,一旦跌破长期形成的平台,一定要坚决离场。

3手中一半是钱一半是股票。

建议:如果投资者这部分股票处于盈利状态,而市场趋势始终看不明朗,那么应将股票出掉,保留现金。毕竟市场中的机会很多,保留现金才能在市场中有更大的话语权。

如果是手中这部分股票已经亏损,那么投资者应该选择市场在大幅下跌之后,并出现走稳趋向的时候,迅速补充自己手中的股票。而如果补仓后,该股当天涨幅较大,可当天做变相T+0,锁定一部分利润。

4手中都是钱想进场。

建议:如果是激进型的投资者,并有一定看盘能力的,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抢反弹,但应以短线思维为主。

以上就是关于股市蒸发的钱去哪儿了全部的内容,包括:股市蒸发的钱去哪儿了、股市跌了的钱去哪儿了股市大跌钱都被谁赚走了、股票卖出去的钱去哪了亏的钱去哪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股市蒸发的钱去哪儿了?由网友发布在比玩财富网,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也可查看其他相关内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unbala.cn/c/37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