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券商是否应当放弃自营业务在业内引起热议。起因是一家上市券商对自营部门进行了大规模人事调整,免去了四位相关负责人的职务。而该消息曾被传为这家券商将解散自营业务部。
券商自营业务主要是指公司投资部门使用自有资金投资获得收益的业务板块,投资收益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由于券商之间资产配置方向和业务布局的不同,自营业绩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又因其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对券商整体业绩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该业务风险较高。因此,关于自营业务何去何从的讨论早已有之。笔者认为,因业绩不佳就关闭业务,是因噎废食之举。尤其对于中小券商来说,自营业务依旧是其基本盘。
首先,从业绩的角度来分析,2022年,受二级市场震荡、跟投、投资策略选择等因素影响,券商自营投资业绩收入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43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同比下降53.4%,仅有3家实现同比增长。而在今年一季度,自营业务营收贡献占比重回第一。尤其对于中小券商来说,自营投资板块是业绩变动的核心驱动因素,可以说是“成也自营、败也自营”。
对于大型券商而言,其投资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风控能力等综合实力雄厚,如果能够在风险低而收益高的领域获得稳定收益,可以考虑不去大规模开展风险高、变量大的自营业务。但在我国证券行业中,中小券商占据大多数。对于他们而言,在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很难再获得更多收入来源,此时因厌恶风险就放弃自营业务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其次,如何通过自营业务助力中小券商业绩改善值得深入研究。该业务目前面临投资回报率下降、信用风险压力大、高杠杆带来的收入波动性增加等问题。如何提高自营业务收益的稳定性、可持续性,避免风险隐患,成为券商面对的课题。
目前,行业内对于自营业务改善,有两个共识:一是通过调整持仓结构和权益类业务持仓规模、投资策略等抵御市场风险。实际上,权益投资策略是头部券商与中小型券商投资业务分化的主要因素。中小券商多因投资策略风险偏好较高,为博取高收益在方向性自营上头寸较大,市场震荡时遭受更强烈的冲击。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扭转。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增长最多的一家中型券商,采用高配债低配股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业绩脱颖而出助力整体业绩逆势增长。二是向非方向性业务转型,通过发展场内衍生品做市、基金做市、科创板股票做市、场外衍生品等资本中介型交易业务和量化策略等中性投资业务,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及资产配置需求。中小券商“船小好调头”,在业务转型方面有更快速的反应。
当下,以“投行、投资、投研”联动为主的业务模式逐步成为券商“标配”,自营投资是券商打造全业务链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化业务团队,调整投资策略,促进投资业务走向资本中介化、产品化,推动投资业务风险中性,自营这项传统业务依旧可以点亮券商业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unbala.cn/article/37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