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金融板块表现抢眼,银行、保险、证券等细分板块绝大多数个股均录得较大幅度上涨。其中,中国银行A股系8年来首度涨停,中信银行自2020年7月以来再现涨停。同日,多家大行触及股价历史新高。
综合市场整体表现,当日上证指数大涨1.81%,深证成指涨幅0.4%;H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1.24%,国企指数大涨1.47%。
这样,5月以来短短3个交易日,银行指数的3根大阳线录得8%以上涨幅,完成了以往需要数月才能修复的估值,吹响了A股市场“红五月”集结号。
国有大行股价创新高
8日,A股、H股银行板块整体录得大幅上涨。A股方面,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西安银行实现涨停;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上涨7.46%、3.67%,盘中触及上市以来股价新高,综合市值分别站上1.33万亿元和5700亿元。
另外,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A股价格均创下近8年新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价格创近5年新高,市值分别高达1.79万亿元和1.26万亿元。
整体上,A股42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上涨,涨幅超过3%的个股占比近六成;H股上市的内地银行也绝大多数飘红,青岛银行、浙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贵州银行涨幅均超过5%。
事实上,近期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股已实现大幅上涨,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的涨幅明显跑赢城商行和农商行。数据显示,中信银行年初至今上涨51.8%,中国银行涨幅约42.1%,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涨幅均超过33%。年初至今股价收绿的7家银行中,有6家为城商行。
估值来看,A股银行当前仍处于各板块中明显低估值水平。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PB)仅为0.62倍,42家银行中除了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市净率高于1倍以外,其余40只个股均低于1倍,其中,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低至0.37、0.38和0.39倍。
高股息“中字头”更受青睐
针对近期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涨幅显著“领跑”,多位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与大中型银行的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呈现明显关联。
“近期银行板块上涨具有合理性,总体符合逻辑。”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末机构对银行股持仓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本身存在修复空间。
廖志明认为,今年以来,包括大行以及部分低估值银行股大幅上涨,除了估值修复原因外,还跟近期市场炒作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很大关系,一些带“中字”的个股涨幅明显。他也提醒投资者,面对近期相关概念的大力炒作,应保持相对冷静。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分析,在当前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下,高股息策略有望以其确定的股息收入和较高的安全边际为投资者提供不错的收益。凭借基本面稳健、分红率高而稳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等特点,银行板块将成为高股息策略的理想增配板块。
戴志锋指出,银行板块作为“国资含量”比较高的板块,从去年底监管开始提出“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后有比较不错的表现,国资持股比例和今年以来的涨幅也有43%的正相关性。
也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除了“中特估”逻辑外,当前涨幅较好的银行股,均不算是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前列的重仓股,而且这些个股估值极低,例如民生银行。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的A股持仓总市值均超过100亿元,而工行、交行、邮储、农行等国有大行持股市值均不超过50亿元,公募基金持有民生银行市值仅9.9亿元。
净利润改善还有空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复苏,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银行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资产增速明显回升,国有大行方面迹象更为明显。尽管多数银行营收、净利润均有回落势头,但对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仍在加大。
银保监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人民币贷款新增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研报分析,经济复苏进行时,银行重回基本面主逻辑。中国银行业整体息差已经见底,息差企稳回升的新趋势将是重要的行业催化剂,利好整体估值提升。
银行资产质量也在逐步变好。证券时报记者据上市银行一季报梳理发现,有超过九成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下降或持平,仅有3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轻微反弹。同时,有超过六成的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进一步提升,这也为上市银行未来的净利润改善带来更大空间。
不过,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从盈利方面看,当前银行业绩增速是除了2020年以外的过去几年中最低的一年,往后看,银行业绩可能会部分好转,但全年盈利增速或仍处于低位。他还指出,近期银行股表现与业绩关系并不大,业绩好的银行涨幅有限,而业绩差、估值低的反而大幅上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unbala.cn/article/37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