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连续的大幅攀升,本周A股、港股出现盘整。不过,国际投行仍重申“超配”的看法。比起追涨或抛售,“买跌”似乎是更多机构的共识。
1月31日,上证综指下跌0.42%,香港恒生指数跌1.02%;1月30日,A股、港股市场出现较大幅波动盘整,恒生指数当日下跌2.7%,此前在春节假期后的两天内上涨3%,全月上涨10.42%,为2010年以来第五大月度涨幅。这令市场对“春季躁动”能否持续有所担忧。
摩根士丹利在31日最新发布的研报中重申“超配”的观点,并建议应该“买跌”。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策略师王滢表示,近期的回调源四方面的担忧——春节数据好坏参半,美国方面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溢出效应以及大涨后的获利回吐。不过,对于上述的担忧,王滢认为这并非对中国股市转变观点的催化剂,“我们继续看好中国股票,建议利用目前的机会逢低买入。”
就中国经济的复苏而言,摩根士丹利认为,今年的民航累计发送旅客数低于疫情前水平,但这可能被更高的私家车出行抵消。“我们继续看到令人鼓舞的迹象,政策制定者将经济增长优先于其他举措。”
其次,关于引发市场担忧的美国潜在全面投资禁令,王滢称:“这是去年提出的《美国竞争法案》(AmericaCompetesAct)的后续行动,该法案提议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直接投资设立审查和批准职能。到目前为止,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拒绝就受影响的行业发表评论,报道中的提案并不代表美国政府对该行政命令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就美国市场的潜在溢出效应(尤其是本周的议息会议)而言,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显示,中、美国股市的相关性已降至接近历史低点——处于本轮牛市前沿的恒生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贝塔系数已降至接近零,这是过去30年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标普500和沪深300的贝塔指数自2019年初以来首次转为负值。中国在疫情后相对独立的复苏轨迹、与发达市场背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普遍改善的商业和运营环境,应有助于确保上述背离的情况持续更长时间。
此外,就市场对于快速反弹后获利回吐的担忧而言,王滢表示,“我们理解这种获利回吐行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近两年相当波动的情况下。在近2年的时间里,由于监管重置、政策优先级等其他不确定性,中国市场已下跌超过50%。尽管如此,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这种调整将是相当短暂的,市场估值仍具吸引力——截至1月27日,MSCI中国相对于MSCI新兴市场的折让幅度超过8%。我们一直在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与新兴市场的估值现在应该持平,而不是折价,目前这样的估值折让将进一步提高中国股市的吸引力,并证明加大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是合理的。”
类似于摩根士丹利“买跌”,高盛也表达了对春节后A股行情的积极看法。
高盛认为,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持续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近期政策调整并不仅限于防疫政策,而是涉及房地产市场、互联网/民营企业行业监管以及乃至中美关系等多个关键领域,所有相关的政策变化均明显支持增长前景。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的宏观研究表示,春节期间中国旅游及出行数据表明,目前暂时低迷的旅游相关行业正迎来稳步复苏,高盛重申近期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由去年11月的4.5%上调至5.5%的预判。数据显示短途自驾出行数据已显著恢复,但长途客运仍与疫情前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其他行业的经济复苏力度尚待观察:交通和地铁出行数据喜忧参半,新房销售仍呈两位数收缩态势,而春节前一周主要电厂的煤炭消耗量较疫情前(2019年)水平高18%,但仍低于2020至2022年同期的煤炭消耗量。
就企业利润,高盛股票策略团队已于近两月连续两次上调2023年MSCI中国指数盈利增长的预期,由8%最终上调至17%。此上调主要反映了中国经济更为良好的前景以及高盛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对房地产市场或将持续改善的判断。
综合考虑A股市场的规模、流动性、分散性、政策环境和超额收益潜力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高盛股票策略团队仍维持对A股的战略乐观和偏好。
实际上,结合境内境外市场的历史交易表现及A股对持续改善的增长周期具备更有利的价格敏感度,高盛股票策略团队认为未来几个季度,A股市场有充分理由缩小与离岸市场的差距,总体维持高配离岸中概股和A股市场的判断。
一般而言,“春季躁动”行情的驱动因素主要是预期改善、流动性宽松、两会政策和乐观盈利预期。据记者了解,由于美国加息进入尾声、美元见顶预期强烈,热钱大幅回流新兴市场寻觅机会,尤其是去年被抛售的韩国和中国市场。目前,国际共同基金等“长钱”仍在观望,不排除随后逢低介入。经历了一年的“灾难式行情”,FOMO(恐怕错过市场上涨机会,FearofMissingOut)的情绪可能会强于对上涨可持续性的担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unbala.cn/article/341051.html